開價質素左右回報

結構性產品
窩輪
牛熊證
界內證


有人說:發行商的開價如何,你的回報也必如何。當知道結構性產品的流通量主要來自流通量提供者,相信大家會明白這番話的意思。

發行商委任的流通量提供者或會根據不同因素,包括結構性產品的理論價格、相關資產價格(或水平,如相關資產是指數)表現及對沖成本等,為結構性產品開出買入價和賣出價,並會提供買賣盤數量,而買賣盤數量愈多代表流通量愈大。投資者買賣結構性產品的價格,以及是否容易買賣,取決於流通量提供者的開價。

市場一般從兩方面衡量流通量提供者的開價質素—買賣差價及買賣盤數量。

買賣差價

流通量提供者開出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直接反映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原因是投資者會以「賣出價」買入產品,以「買入價」沽售產品,因此,一般而言,買賣差價愈小,代表交易成本愈低。一格(或一Tick)是買賣差價的最小單位,下表顯示一Tick在不同上市結構性產品價格範圍所代表的價值。詳情見香港交易所的價位表

上市結構性產品價格範圍 (元) 一Tick買賣差價價值(元)
0.01 – 0.25 0.001
0.25 以上 – 0.5 0.005
0.5 以上 – 10 0.01
10 以上 – 20 0.02


投資者要留意流通量提供者開價的穩定性。最理想是買賣差價能夠在大部分時間內均能保持在較窄的範圍內。隨著市場資訊透明度愈來愈高,不少發行商網站或財經網站都有提供有用的工具,讓投資者比較不同流通量提供者的開價質素,例如平均買賣差價,又或者維持一格差價時間,即產品的買賣差價在一格的狀態下維持了多久。

買賣盤數量

除了要留意流通量提供者所開出的價格,投資者也要留意它們開出的買賣盤數量(即流通量),這反映投資者於當前買賣價可即時交易的數量。理論上,開出的買賣盤數量愈多,就代表流通量愈高,交易時的彈性便愈大。

流通量提供者開出的買賣盤數量愈高,就愈能承接投資者的買賣訂單,投資者若進行大手買賣,也可以得到承接。相反,如果流通量提供者開出的買賣盤數量薄弱,投資者就可能要分批買賣,部分成交未必是自己心儀的價位。當市況牛皮或相關資產的走勢與你預期一致時,低流通量未必是問題,相反,如市況波動或自己因看錯市而需要止蝕時,低流通量則會是問題。

 

2021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