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內幕交易?
內幕交易是違法行為。內幕交易的法律定義頗為複雜,簡單來說,內幕交易一般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 如果某人因為與上市公司有關連,即內幕人士 (如公司董事、職員或公司的核數師等) ,得知涉及該公司的一些非公開資料,而這些資料一旦被公開,將會影響該公司的股價。內幕人士在公眾沒有獲悉這些資料的情形下,進行買賣或慫恿他人買賣該公 司的股份或衍生工具,藉以牟利或避免虧蝕。
- 如果某人透過其所認識的與上市公司有關連的人士,即內幕人士,取得某些內幕消息,並在公眾沒有獲悉這些資料的情形下,進行買賣或慫恿他人買賣該公司的股份或衍生工具,藉以牟利或避免虧蝕。
如果因有親戚在上市公司工作,而藉著他提供的內幕消息買賣股票,是否違法?
任何人士藉著「親戚」在上市公司工作的關係,取得對該公司股價有影響的非公開資料,並根據這些資料買賣有關股份,就可能觸犯法例。該「親戚」亦可能因向他人披露公司的內幕消息,及/或慫恿他人買賣有關股份,而遭受檢控。
內幕交易與操控市場有甚麼分別?
不少人都把內幕交易與操控市場的概念混淆。它們屬於不同類別的市場失當行為。
內幕交易是指從內幕人士取得資料或消息,藉以買賣或縱使他人買賣有關股份或衍生工具,從而牟利或避免虧蝕。例如,當一家上市公司的會計師得悉該公司的業績會較預期的為佳,便在此消息尚未公佈之前買入該公司股份。該公司股價在公司業績公佈之後急劇上升,會計師便趁機賣出先前購入的公司股票,從而牟利。
市場操控是指某些干預證券或衍生工具市場的實際供求的活動,從而就該證券或衍生工具的價格或交投量營造出虛假或誤導性的表象。市場操控不涉及內 幕消息。
舉例來說,當某人故意買入某隻低價股票,從而營造出對其股價有利的誤導性表象,致使股價升高,吸引投資者追捧。有關人士其後再將股份高價出售。當有關消息被證實為虛假時,股價便會大幅下跌,使追捧的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
進行內幕交易的人士會被判處甚麼刑罰?
進行內幕交易的人士將會受到嚴厲的懲處。由2003年4月1日起,在《證券及期貨條例》下,證監會可透過民事及刑事雙軌制裁機制更有效地打擊內幕交易等的市場失當行為。新成立的 "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 會處理各種形式的市場失當行為民事個案,包括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以及散播虛假及誤導性資料等。該審裁處會以民事舉證準則作出裁決,並可施加多種民事制裁,例如下令違規者交出所賺取的利潤、發出「停止及終止令」及「冷淡對待令」,以及撤銷違規者出任公司董事等。
另一方面,如果證據充分,犯案者亦同樣會受到刑事檢控。一經定罪,進行內幕交易的人士可被判最高入獄10年及罰款1,000萬元。
此外,證監會的持牌人如被裁定進行內幕交易,或會被暫時吊銷甚或撤銷其牌照。
如何防止內幕消息外洩?
當一家上市公司正進行重大公司活動,例如,商討一項主要的交易、安排配售股份及考慮供股等,該上市公司便可能需要暫停其股份在聯交所的買賣,以防止因價格敏感資料外洩而令市場出現不公平及混亂的情況,並杜絕可引致出現內幕交易的機會。當交易落實並刊載有關公布後,公司便可復牌,投資者亦可在消息充分披露的情況下繼續買賣。
投資者如何獲取公司的最新消息?
投資者須時常留意公司的公告,以便得悉公司的最新情況。如果投資者並非註冊股東,而所擁有的股票是以代名人的名義登記並存管於中央結算系統,那麼 ,投資者便須聯絡經紀行或銀行以取得股東通告。此外,投資者亦可要求經紀行或銀行,將自己的姓名和地址經香港結算有限公司轉交過戶處,以獲得過戶處向上市公司股東發出的資料。